当前位置:首页 > 远程教育 >
6593

高等教育数字化进入新阶段

2024-01-31 11:34:00来源:网院新闻中心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2012年慕课兴起,并快速席卷全球,2012年被定为慕课元年。中国慕课自2013年起步,从“建、用、学、管”多个层面大力推进慕课建设与应用,经过十年探索与实践,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上迅速跃居世界第一,以慕课为抓手,在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国际交流、应对疫情挑战、促进学习革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简称“智慧高教平台”)正式上线,这是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举措,受到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高等教育数字化进入新阶段。

一、重建设,促应用,中国慕课成为国际新名片

一是优质慕课持续增长。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支持具有学科专业和现代教学技术优势的高校开放共享优质课程。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中国慕课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11月,上线慕课数量超过6.19万门,注册用户4.02亿,学习人数达9.79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认定3.52亿人次,中国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

二是慕课西行加速共享。实施了大规模的“慕课西部行计划”,运用信息技术赋能教育、连接东西,推动高等教育领域教育公平和整体质量提升。一方面利用东部师资与技术优势,打破时空限制,将优质慕课、虚仿实验等优质资源输送到西部高校。另一方面,开展常态化师资培训,帮助西部教师因地制宜用好优质资源,提升西部高校教育教学“造血”功能。累计向西部高校提供17.29万门慕课及定制化课程服务,帮助西部地区开展混合式教学327.24万门次,学生参与学习达3.76亿人次,西部地区教师参加应用培训171.4万人次。目前,已有725所西部高校使用慕课开展在线教学或混合式教学,占西部高校比例97.3%,西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

三是慕课出海领跑世界。以开放的姿态分享中国慕课与在线教育成果,为世界高等教育应对世纪疫情和数字时代教育变革提出了中国方案,作出了中国贡献。第一,构建国际交流机制。2020年召开首届世界慕课大会,发布了《慕课发展北京宣言》,并成立了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构建了高等在线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机制,联盟秘书处设在中国清华大学。依托联盟秘书处,组织超过10场全球在线教育对话活动,开设了168门全球融合式课程,11个国家的13所世界著名大学实行了互认学分,推出了8门英文全球公开课,吸引全球学习者730万,不断推动国际在线教育合作交流走向深入。第二,建设国际在线平台。疫情期间推出了“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联盟,向全世界大学生和学习者开放900余门、14个语种的在线课程,全球累计选课达42万人次。第三,推动慕课扬帆出海。与印度尼西亚国家平台签署合作协议,组织中国34所大学为印尼提供104门高水平慕课,支持印尼3000多所高校学生的在线学习。

二、厚积累、广实践,在线教学重塑教育新形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各国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充分利用前期建设的慕课、虚拟仿真实验等数字资源,开展了一场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不仅成功应对了新疫情带来的停教、停学危机,而且主动求变、化危为机,掀起了一场“学习革命”,重塑了高等教育的新形态。

一是慕课引领教育教学变革。2019年起启动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目前已认定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和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对慕课等教育数字化应用的创新发展起到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广大教师投入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日益高涨,依托慕课产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跨校跨区域在线教学、“1+M+N”协同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MOOC+SPOCs(大规模在线和小规模定制)+翻转课堂”正在越来越多走进高校课堂。

二是在线教学实践形成中国范式。2020年疫情期间,组织37家主要在线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免费开放4.1万门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课等在线课程,带动110余家社会和高校在线课程平台积极参与,组织全国高校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在线教学实践,掀起了一场学习革命。据统计,2020年春季学期,全国所有普通本科高校全部实施了在线教学,108万教师开出110万门课程,合计1719万门次;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达2259万人,合计35亿人次。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生动实践,正在改变教师的教、改变学生的学、改变学校的管,实现了教学理念、技术、标准、方法、评价等理论创新,形成了在线教学发展的中国范式。

三是强化监管护航在线教学行稳致远。为推动慕课和在线教学健康有序发展,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一系列规范管理举措,维护在线教学行稳致远。同时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学分课程数据监测中心,对各课程平台学分课程情况进行大数据监测分析,推动“平台管平台”。在线教学秩序不断向好,在线课程质量持续提高。

三、搭平台,促转型,“智慧高教”助推教育新变革

    按照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在总结中国高校慕课与在线教学发展经验基础上,3月份正式上线“智慧高教平台”,通过持续迭代升级服务内容,平台实现了内容多样化、服务智能化、管理精细化。截至2022年11月底,智慧高教平台及其相关学习服务平台访问总量超过411亿人次,用户覆盖166个国家和地区。

一是汇聚海量优质课程资源。平台一期从全国5.2万余门慕课中遴选、汇聚了众多高水平大学、名师大家的2.7万门优质课程,覆盖高等教育全部14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采用智能搜索引擎技术,实现了全网好课一站搜索。在面向社会开放公共资源服务的同时,还建设了数据中台和学分课监测中心,面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提供在线课程教与学大数据分析服务,推动教育管理智能化。

二是持续拓展平台功能与内容。在首批课程上线基础上,智慧高教平台进一步汇聚8个相关司局数字教育资源,实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课内外教育横向联通,本研教育纵向贯通。平台新上线6.5万余条教材、课件、案例等各类教与学资源,成为覆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综合平台。建设虚仿实验板块,首批上线300门优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交互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在智慧高教平台“网上做实验”和“虚拟做真实验”。

三是集聚资源建设“创课平台”。建设“创课平台”板块,设置创业理论、创业模拟、创业实践、创业支持四个模块,集聚整合创新创业要素资源,遴选400多门创新创业慕课、30余门微课、近20门虚拟仿真实验,以及历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创业项目案例、100家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知识转化能力,助力造就大批“敢闯会创”的高质量人才。